51 与华明先生对艺术问题的再探讨 |
时间:2025-7-14 19:45:50,点击:0 |
图1 笔者与艺术家王华明在黄鹤楼 笔者:华明先生您好,很开心也很欢迎您来到武汉。据说您是中国人大法律系毕业,那在你的记忆中,学习法律和学习艺术哪个志向出现得更早? 王华明(以下简称王):学习艺术是我小时候就坚定的梦想,所以无论我在读书还是工作期间,都在为这个梦想而积极进取。说实话,我一直在追求艺术的路上,我每天都渴望近距离地去触摸艺术,创造艺术。 笔者:法律这个专业总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印象,而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活泼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您是怎么看待的? 王: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通过专业学习法律让我对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把握更加精准。其实绘画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法律是对世界的理性认识,绘画更多的则是感性的认识。所以我觉得不会后悔求学期间选择学习法律这个专业,也不会后悔从法律转行学习艺术,这两者对我来说是相辅相成的,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笔者:选择学习法律给您带来了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王:每一个选择都对应着一种思想,我选择学习法律,是因为我希望维护社会公平,弘扬社会正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知法律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稳定剂,法律教会了我理性思考,让我变得更有社会责任感。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笔者:您之所以喜欢并走上艺术之路,是因为非常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吗?您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体会到了什么样快乐? 王:的确如此。谈起绘画创作,但凡有绘画实践的人都会有所感悟,创作的过程会让心情非常愉悦和满足,而且绘画实践越多这种感受就会越深刻。我走上艺术的道路有些偶然,但又是必然的,因为我骨子里热爱艺术,向往绘画,所以不论我身在何处,多大年龄,我心中总藏在这样一个不灭的梦想。 早些年,由于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走南闯北,经营我的生意和事业,但是这期间我始终没有忘却我的艺术梦想。到了45岁后,渐渐淡出生意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油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周围的朋友认为我奋斗了大半生,家庭、事业都已非常美满,人过中年了,应该四处走走,静养身心,享受生活。但是,我并非不懂得享受,而是我认为画画就是一种休养生息,一种美好的享受。 笔者:您学艺之初是选择画油画,那您认为怎么才能画好油画呢? 王:我觉得要画好油画,除了要勤奋努力、笔耕不辍之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天分。这种天分可以是与生俱来,也可以后天拥有。一个好的油画家应该是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感情细腻,对色彩敏感,并且淡漠名利。只有专心致志,一心向画,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笔者:在您的艺术观念中,油画和国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王:油画和我们的传统国画相比,画法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主要来自传统的观念和思想。我们知道中西方人民的处世哲学有很大不同,因此表现中西方人民精神世界的绘画形式就自然有所差异。西方油画有着上千年的写实传统,注重明暗、光线和透视,有着自然科学般的理性魅力。而我国传统绘画则重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着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我认为油画和国画的绘画方法的差异不是绝对的,一个好的画家会博采众长,打破沟壑,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去看待传统。 笔者:您觉得现代油画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王:首先,油画的构图一般都是焦点透视,选择一个最佳的观察点,最好是有意思地运用黄金分割率来指导构图,这样画面会比较和谐和美观。其次,现代油画的用笔并无定式,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泼墨法或皴法都可以借鉴。只不过基础的笔法还是堆叠,通过色彩的空间感来塑造眼中和心中的对象。另外,我认为现代油画的表达是含蓄与直接并存,写实性的油画往往是表现直接的主题和高超的造型技艺,而抽象的油画,通来强迫观者由外到内地去思索,获得精神上的启发和共鸣,过程是含蓄的。 笔者:对于一个艺术爱好者来说,如果想从零开始学习艺术、学习油画,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我的观点是学习艺术者一定要知道艺术史,在入门之前先研究一下艺术史,如果不懂艺术史就很难上手,未来也很难在现有的艺术造诣上继续前进。我两次走进校园学习,都是为了系统学习艺术史方面的知识。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的艺术观有了全面的提升,眼界变得日益开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依然会选择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 笔者:我们应该怎么鉴赏一幅油画呢?如《蒙娜丽莎》这幅画,我觉得很多中国人是看不太懂的。 王:油画的鉴赏不能离开作品诞生时的时代环境,像《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确实有很多人不知道她的美在哪里。如果我们了解了西方中世纪那1000年的黑暗时光,当时的艺术变成了宗教的奴仆而存在,在千篇一律的画作中很难寻觅一个凡人的主题。而文艺复兴犹如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整个西方艺术史,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是一个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的妇女,不再是中世纪缺少人性、高高在上的圣母形象,从这一点来说蒙娜丽莎就是美的。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描绘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是具有开拓意义的,所以这幅作品才会在艺术史上和西方人心目中永垂不朽。 王国维曾讲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从我自身绘画实践来看,我所画的物象都是内心过滤后的物象,这有时候在旁人眼中已经脱离现实而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在现代绘画里,画像一个东西只需要时间,而画出大家共同体验过的某种“感觉”却很难,因为感觉令人难以捉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每每创作一幅自己的油画,都必须要有灵感才能动笔,我不会为了画而画,我不追求产量,因此我不能确定自己几天内能画一幅画或者一年内会有多少作品创作出来。感觉来了,我会异常兴奋,独自一人直奔画室,废寝忘食、日夜不休地进行作画,而感觉淡了,我会放下画笔,回到现实生活中,和家人朋友呆在一起,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 笔者:现在的您也会创作很多水墨画作品,可以说油画和水墨都有兼顾,您更倾向或更喜爱哪个?最得心应手的是哪个? 王:油画和水墨在我眼中都只是一种艺术表达的媒介,并不存在更喜欢哪一个,只是在某个时期、某种阶段我会更偏向于选择某一种形式来表现我的艺术思想。我喜欢油画的绚丽,也喜欢水墨的变幻,我觉得当我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时,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我都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它们,因为情感的表达不会因为媒介的不同而受到削弱,因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油画源自西方,水墨象征东方。东西方绘画的不同形式代表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世界的不同观察,我觉得东方绘画更讲究全局,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西方绘画则喜欢聚焦于一点,注重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再现。当我穿梭于两种绘画之间时,实际上是用了两种本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世界,会打破自身的狭隘性,有很多全新的东西出来。 笔者:您刚刚谈到了东西方绘画的特征表现,能否进一步谈一下您对西方油画和东方传统水墨的艺术性的认识和理解?您个人的水墨画和油画的特点是什么? 王:西方油画有上千年的写实传统,近代又从写实彻底走向了抽象表现,我觉得西方油画所走的路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运动,而中国传统水墨的发展是一个圆周运动,我们永远在圆中求得变化与平衡,但却不脱离这个圆。我本人的水墨画和油画基本上都是偏向于大写意的,我的创作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中西融合,灵活切换,巧妙共生。 笔者:您有时还会写一些诗歌发表于网络,但我觉得诗歌这门艺术整体是衰落的,现代人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对诗歌是没有多少感觉的,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王:诗歌艺术承载的是人类的心灵之美,所以我认为它永远不会死亡。中国历史上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形式的诗歌出现并繁荣,到今天我们还铭记哪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只不过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社会,大家的生活节奏太快,竞争激烈,诗歌被遗忘到角落里,我相信我们并没有忘记像写诗一样去生活,诗歌的离开只是暂时的,就像网络中常说的,除了工作,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笔者:您觉得诗歌艺术应该怎样发展下去? 王:诗歌应该随时代的发展而变换形式,正如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民国时我们有新体诗,大家都很喜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觉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诗歌还没有找到契合人们生活的表达形式,也许正在酝酿中,我觉得一定会有打动我们这个时代人心的诗歌形式出现,到时候,我们的生活又充满了诗歌。 在创作之余,我不断跟一些画家朋友一起出去写生,也经常自己跑到山上或河边去观察,目的就是要自己不断感受自然,体验生活。北宋画家郭熙有一句话:“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觉得他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感觉,这也是我在尽力表现的。 西方一些画家,如梵高等人,在创作时会达到一种精神癫狂的状态,我觉得热爱绘画的确会让人痴狂。我经常在半夜醒来,突发灵感,顾不得昼夜颠倒,便马上跑到画室进行创作,把头脑中浮现出的情境表现出来。 笔者:您觉得艺术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笔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的艺术之路,您会怎么说? 王: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的艺术之路,我觉得是“艺无止境”。每一次进步我都会发现更远的远方,每一次作品的创作过程都会铺垫我下一部作品的创想。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永远不会止步,在我追求艺术,热爱艺术的道路上,也不会有尽头。这就是我说的艺无止境。 笔者:您今后在绘画道路上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打算? 王:艺术之路对于我来讲是没有止境的,我的目标是一辈子做艺术,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创作最好的艺术作品,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又是静止的,因为接下来我会几十年如一日,每一天都与艺术为伍。在我看来,梦想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干净的,我要畅游于自己的梦想之中,收获人生最高的快乐。(注:对话时间:2016年4月) |
上一篇: 52 宋庄艺术论坛(一)——探讨巫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
下一篇: 50 对话傅查新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