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文章 » 美术评论

45 致敬丝绸之路的艺术

时间:2025-7-14 11:01:27,点击:0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敦煌,一个神奇且充满文化色彩的地方,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艺术家前来观摩和考察名胜古迹。艺术家王华明在结束了以色列艺术之行后,回到国内,顾不上休整,就立即动身来到了敦煌。就像耶路撒冷悠久的历史一样,敦煌,在古代中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在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上,敦煌像一颗珍珠,既耀眼地记录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也夺目般折射出了往日这里文化与艺术的高度发达。

艺术家王华明此次来到敦煌,主要是为了创作一组“以古观今”主题的行为艺术作品,以向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和艺术致敬。他在到达敦煌后,第一个奔赴的文化景点是“汉长城遗址”。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此以后,东西方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进行碰撞和融合,在敦煌这个地方结出了累累硕果。艺术家王华明觉得敦煌汉长城的修建是这里文化崛起的一个重要节点,从这里出发,才能够看见和理解敦煌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在写有“汉长城遗址”几个大字的巨石前,艺术家王华明高举自己创作的一幅水墨作品,留下了古今同框的精彩瞬间。在艺术家王华明近几年的行为艺术的作品中,他很少采用托举的姿势去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而今天,在敦煌这里,他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托举”的方式。他是在告诉人们,古代的艺术是今天一切艺术的基石,没有古代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就没有灿烂多姿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努力继承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对传统要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忘掉根基,全盘西化。在敦煌,没有人不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成就而骄傲,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国内外交流合作,立足传统,努力创新。

 

图1 王华明“自然美术馆”之敦煌


图2 王华明“自然美术馆”之敦煌


图3 王华明“自然美术馆”之敦煌


图4 王华明“自然美术馆”之敦煌

艺术家王华明紧接着来到了大方盘城遗址,他用同样托举的姿势来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实际上,在敦煌之行的十多个景点中,他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这种罕见的“托举”姿势。在每一张记录他行为艺术作品的照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站着黄色的土地上,用尽全身力气去坚持上举的状态,他在用重复的状态强调自己的观点,他在用重复去反复表达自己的看法。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次敦煌之行,艺术家王华明正是希望做到“以古观今”,倡导中国的艺术家正视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不要盲目跟风,抛弃传统。我们要向古人学习,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艺术才能散发出自己应有的特色。致敬敦煌,致敬古人,站在传统厚厚的城墙上,我们才能托举中国文化艺术的现代和明天。(注:本文写于2019年7月)

上一篇: 46 “化日水墨,以新出道”
下一篇: 44 观艺术家王华明最新水墨作品有感
打印】【关闭
微观艺术立志为所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的朋友
打造一个集艺术鉴赏、评论和心理疗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