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所有文章 » 美术评论

69 评“无界·有界——潘公凯艺术作品展”

时间:2025-7-27 7:14:53,点击:0

图1 潘公凯创作巨幅国画的现场

图2 《残荷铁铸图》 潘公凯

 提起潘公凯先生自然会想起国画大师潘天寿,虽然潘公凯先生曾公开说父亲并没有直接教他画画,但从广为流传的作品风格上看,家学渊源依然存在,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从笔墨风格上看,潘公凯先生作品中的文人审美特征强烈,用笔松灵,与八大山人一脉相承,是中国水墨写意画的经典延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潘公凯先生只是继承了传统,其他一成不变,相反他较前人有明显的创新。

 图3 《野趣图之一》 44cmx178.5cm 纸本设色 2021

 图4《映日图》44cmx178.5cm 纸本设色 2021

图5《立秋图》44cmx178.5cm 纸本设色 2021

在此次“无界·有界——潘公凯艺术作品展”中,我们得以近距离窥见潘公凯先生的笔墨哲学。他喜欢传统笔墨,但从不固步自封,虽然年过花甲,但对现代科技艺术兴趣盎然。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展出的潘公凯先生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纸上绘画,我们还能欣赏到一些著作、手稿、装置和影像。以跨界者自居的潘公凯先生,很早就将多媒体纳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科技手段的加入,打破了纯艺术形态的展示,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沉浸式水墨影像装置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中国画艺术的边界,让我们对他的艺术作品的感悟更加深入,也更加了解到他对当代艺术所做出的创新性贡献。

 

图6《晨趣》49.5×49.5cm  纸本设色 2021

图7《秋野》49.5×49.5cm 纸本设色 2021

《道德经》中提到“有无相生”的思想,在我看来,艺术形式虽然是有形有界的,但艺术家的创新思想却是无边无界的,在潘先生的作品中,无界和有界不断相互衍生、相互转换,所以他的艺术总能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和不断的思考。(注:本文写于2021年10月)

(艺术家简介:潘公凯,男,1947年1月出生于浙江宁海。1996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设计师;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一篇: 70 评王华祥老师《锔瓷》系列油画作品
下一篇: 68 纪念艺术家徐川克
打印】【关闭
微观艺术立志为所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的朋友
打造一个集艺术鉴赏、评论和心理疗愈的空间